古典小说名著专题研究
课程名称:HON408 古典小说名著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on classical novels
课程性质:荣誉学士课
学分课时:2学分,32课时
主讲教师:所属院系:中文学院文学系
电话:64493801 E-mail:sunlight_knight@sohu.com
教学对象:按相关规定,中文学院、外语学院、英语学院学生可选
考核方式:原作阅读测试三次
听课心得一篇,
期末考试,阅读与创作,笔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占50%
学术诚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学术诚信的要求遵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学习违纪处分实施细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场纪律》的规定。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占比70%,讨论占比30%。教学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导入式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法。教师将会使用电脑放映教学PPT。
出勤要求:遵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课堂学习规范》,要求学生关闭一切电子设备;不能无故缺席上课;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认真复习课堂上讲授内容,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预习新课。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一、 课程简介
“古典小说名著专题研究”是针对荣誉学士学位攻读者开设的课程。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以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主,根据需要,可能会兼及《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经典名著。这些小说经典名著,既沉淀了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又有统治阶层意识形态的折光,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方方面面,并以其富有中国气派的艺术精神,对中国几百年的叙事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次,这些经典名著,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是热门话题,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的传播,在当下国人的精神生活里发生影响,因此,这些名著,既是古典的,也可以说是当下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教学目标
课程的讲授,将特别重视学生阅读研究方法的训练,在讲授过导论之后,采用细读原典,对个案进行多角度分析的讲授模式,根据学生的要求,选二到三部古典名著,以文化的视野、历史的视野、现实的视野、文学及文学史的视野、学术及学术史的视野、接受史的视野、比较的视野观照作品,分析作品,并进一步探讨从作品中抽象出来的关于文化的和艺术的普遍命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思考能力,并使其对经典阅读及学术研究的流程、规范和意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课程学习资料
1.作品
中国古典小说几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参考资料
阅读书目:《中国小说通史·明代卷》,李剑国、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中国小说通史·清代卷》,李剑国、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小说面面观》,【英】E.M.福斯特,冯涛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小说修辞学》,【美】W.C.布斯,华明等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法】罗朗·巴尔特,朱毅 译,《西方理论文艺名著选编(下卷)》,伍蠡甫 胡经之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影视:据原作改编之相关影视
四、学习效果及达成途径
1.学习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达成的学习效果如下:
(1)完整阅读几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培养学生阅读原典的习惯。
(2)通过阅读、讲解、讨论几部古典名著,领会中国传统文化;
(3)通过经典片段的深入分析,令学生领会叙事学基本原理,并能触类旁通,思考分析一切叙事作品。
(4)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思考能力,并使其对经典阅读及学术研究的流程、规范和意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2.达成学习效果的途径
上课跟着老师思路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按期完成阅读教师指定资料;认真完成期末创作作业。
五、教学进度计划表
本课程教学周为16周,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 内容提要 | 阅读材料 | 作业与考试 |
---|---|---|---|
1 | 导 论 |
| 提前阅读《三国演义》 |
2 | 导 论 |
| 课堂讨论 |
3 | 《三国演义》专题 | 相关作品 |
|
4 | 《三国演义》专题 | 相关作品 | 当堂阅读测试 提前阅读《水浒传》 |
5 | 《三国演义》专题 | 相关作品 |
|
6 | 《三国演义》专题 | 相关作品 |
|
7 | 《三国演义》专题 | 相关作品 | 课堂讨论 |
8 | 《水浒传》专题 | 相关作品 | 当堂阅读测试 提前阅读《红楼梦》 |
9 | 《水浒传》专题 | 相关作品 |
|
10 | 《水浒传》专题 | 相关作品 |
|
11 | 《水浒传》专题 | 相关作品 | 课堂讨论 |
12 | 《红楼梦》专题 | 相关作品 | 当堂阅读测试 |
13 | 《红楼梦》专题 | 相关作品 |
|
14 | 《红楼梦》专题 | 相关作品 |
|
15 | 《红楼梦》专题 | 相关作品 | 课堂讨论 |
16 | 《红楼梦》专题 | 相关作品 | 总结 |
17-18 | 期末考试(学校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及地点) | ||
六、 教学内容
研究方法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导论部分的学习,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几个重要命题,如“叙事”,“虚构”,“版本”,以及多种研究视角。
【主要内容】
一 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小说及相关问题
1、叙事
2、虚构
3、小说语言的诗学功能
二 古典小说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1、古典小说阅读中产生的相关问题
2、古典小说研究之意义
3、古典小说研究所需之诸种视野
A、文化的视野
B、历史的视野
C、现实的视野
D、文学及文学史的视野
E、学术及学术史的视野
a、成书过程
b、版本问题
c、主题演变
F、比较的视野
【教学总时数】 4
【参考资料】
1、《中国小说理论史(修订本)》,第一章“走出混沌——‘小说’概念之源流变迁”,陈洪 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中国小说源流论》,第一章“小说与小说文体诸要素”,第二章“小说文体的孕育”,石昌渝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
3、《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导言“中国古典小说的本体阐释和文体发生发展论”,杨义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4、《古代小说研究及方法》,第一部分,“研究状况评析”,陈大康 著,中华书局,2006年。
【作业与思考题】
1.阅读:
上述参考资料;提前阅读《三国演义》,三周后做阅读测试
2.领会:
(1)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小说包含哪几个关键要素
(2)叙事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3)古典小说研究所需之诸种视野
《三国演义》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全方位了解《三国演义》这部经典的成书过程、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文化精神及影响传播,以深入的个案研究来引导学生展开文化批判和学术思考。
【主要内容】
一 故事演变、成书及版本情况略述
1、世代累积型
滚雪球式累积
2、历史著述的多重影响
题材
结构
思想
3、民间文艺
《三国志平话》
4、成书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5、版本
嘉靖元年《三国志通俗演义》
毛纶、毛宗岗评本
二 众说纷纭的“主题”问题
1、关于《三国演义》主题的诸种说法
2、何谓“主题”
3、《三国》主题之我见
4、关于《三国演义》的“史诗”性质
三 情节提炼与叙事技法
1、《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2、情节提炼的历史化和小说化的张力
3、叙事技法
a、叙事立场
b、叙事速度及密度
c、限制叙事
d、毛批中的所谓“叙法”举隅
四 人物塑造
一)相关理论问题
1、鲁迅、胡适、夏曾祐等人的看法:
2、历史演义的典范之作
典范的双重含义
3、以类型化为主,一定程度个性化
扁平人物(尖形人物)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类型化成因
a 史诗记忆
b 寄托理想
c 书场艺术
4、小说人物的双重属性
二)“三绝”研究
1、关羽
a、关公崇拜问题
b、义勇绝伦的超人
c、关羽之义的双重属性
d、华容道背后的道德冲突及相关文学命题
e、《三国演义》神化关羽之成因
f、罗贯中的理性之眼
2、曹操
a、“奸雄”问题
b、《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塑造
c、延伸话题:恶与审美
3、诸葛亮
A、 超凡的谋略 智慧的化身
历史中的诸葛亮
B、小说中的诸葛亮
a 历史事实
b 艺术夸张
c 神话
C、诸葛亮神化成因之检讨
D、诸葛亮形象之悲剧精神及成因
a 史传
b 历代诗文
c 演义
五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叙事
1、民间想象
打擂台模式
2、深刻的历史思索
《左传》——赤壁之战
3、反推
【教学总时数】 10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丛考》,周兆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俄】李福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三国演义趣谈与索解》,孙勇进,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中国古典小说导论》,【美】夏志清,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三国演义源流研究》,关四平,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闲话三分》,陈迩冬,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作业与思考题】
1.阅读:
相关参考资料;提前阅读《水浒传》,三周以后作阅读测试
2.比较:
观看《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比较影视改编之作与原著之异同
3.领会:
(1)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之成因
(2)叙事立场与叙事操纵
《水浒传》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全方位了解《水浒传》这部经典的成书过程、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文化精神及影响传播,以深入的个案研究来引导学生学术思考。
【主要内容】
一、一部复杂的经典
对中国社会各种反社会力量的影响
“水浒中国”
二、题材演变、版本、作者、成书问题
1、题材演变
多源聚合
a、淮南盗宋江
b、南宋初年北方抗金忠义军
c、元明之际时事
d、钟相、杨幺?
2、版本问题
繁简本之关系
3、成书问题
a、“作者”问题
b、百二十回本的六大一级板块
c、成书过程之种种推想
三、《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1、下层民众普遍推崇的侠义精神
四海之内皆兄弟
仗义疏财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快意恩仇
劫富济贫
武功资本主义
2、混乱的侠义观
3、红颜祸水
4、饮食文化
四、《水浒传》之艺术精神
1、传奇手法
2、叙事技巧
3、白话文学的里程碑
【教学总时数】 8
【参考资料】《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中国古典小说导论》,[美]夏志清,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水浒通论》,马成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王学泰,学苑出版社,1999年;《漫说水浒》,陈洪 孙勇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水浒传源流考论》,陈松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水浒论衡》,马幼垣,三联书店,2007年。
【作业与思考题】
1.阅读:
相关参考资料;提前阅读《红楼梦》,四周以后作阅读测试
2.比较:
观看《水浒传》电视连续剧,比较影视改编之作与原著之异同
3.领会:
(1)《水浒传》经典之复杂性
(2)传奇手法
(3)白话与文言表现力之异同
《红楼梦》专题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全方位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的成书过程、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文化精神及影响传播,以深入的个案研究来引导学生学术思考。
【主要内容】
一 关于《红楼梦》的基本知识
1、作者问题诸说及无法解决之困境
2、版本问题诸说及种种疑点
3、成书过程诸说
4、“续书”及其评价问题
二、《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悲剧
1、宝黛爱情悲剧
2、家族悲剧
3、社会历史的悲剧
三、《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1、张力式叙事构架及其功能;
2、限制叙事
3、写实艺术
4、诗化特征
5、语言
结语
【教学总时数】 10
【参考资料】《红楼启示录》,王蒙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红楼放眼录》,胡文彬 著,华艺出版社,1995年;《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陈维昭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红楼梦叙事》,王彬 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红楼梦与百年中国》,刘梦溪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民族心灵的幻象——中国小说审美理想》,苏涵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作业与思考题】
1.阅读:
上列参考资料,重点推荐《红楼启示录》;“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法】罗朗•巴尔特,朱毅 译,《西方理论文艺名著选编(下卷)》,伍蠡甫 胡经之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比较:
观看《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比较影视改编之作与原著之异同
3.领会:
(1)《红楼梦》复杂的成书过程带来的种种阐释问题
(2)《红楼梦》中的女儿崇拜及历史文化批判问题
(3)《红楼梦》前无古人的杰出的叙事艺术
4.总思考
今天应如何看待古代文学经典?
撰写人:孙勇进 2016年3月16日